一、编制背景与目的?
为有效应对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及其他特殊情况导致的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确保长顺县粮食供应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州发展改革委要求我县修订《预案》有关指示精神,我县结合粮食应急实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贵州省粮食应急预案》等相关法规制度,特制定本《预案》,《预案》的编制旨在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通过建立健全粮食应急响应机制,提高粮食应急供应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粮食应急工作。
二、编制依据?
本《预案》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家粮食应急预案》《贵州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贵州省粮食应急预案》《黔南州粮食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三、编制过程?
该《预案》的制定与印发涉及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依据《贵州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已按规定完成了相关程序。
(一)前期调研与资料收集。开展对长顺县粮食生产、储备、流通等情况进行调研,广泛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粮食应急管理经验,为《预案》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预案撰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县发展改革局组织撰写《预案》,明确《预案》的编制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应急状态分级、工作原则等内容。
(三)征求意见。8月26日将《预案》发送至相关部门、镇(乡、街道)征求意见,共收集到17条反馈意见。针对反馈意见,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认真研究和讨论,采纳1条。8月27日至9月27日将《预案》在长顺县人民政府网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建议,直至公示结束,未收到反馈意见,11月15日召开政府专题会审议《预案》。
(四)合法(公平)性审查。8月27日我局组织对《预案》进行合法性审查,10月9日将《预案》送交法律顾问进行合法性审查,10月10日将《预案》发送至县司法局进行合法性审查,11月8日咨询县市场监管局公平性审查意见,确保《预案》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避免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
四、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总则。本部分明确了《预案》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应急状态分级和工作原则,为《预案》的实施提供了总体指导和基本框架。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阐述了县粮食应急指挥部的组成、成员单位及其职责,以及指挥部办公室的具体职责,确保在粮食应急状态下能够形成统一领导、协同分工的应急管理体系。
(三)监测预警。明确了预警级别、监测监控、预警发布和预警响应的具体要求,通过科学监测和预警机制,提前发现粮食市场异常波动,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供有力支持。
(四)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规定了信息报告的程序和内容,以及先期处置的措施和要求,确保在粮食应急状态下能够迅速、准确地收集、报告和处置相关信息,为应急响应提供决策依据。
(五)应对处置。描述了应急响应的启动程序、各级应急响应程序、现场应急处置、其他应急措施和终止程序,确保在粮食应急状态下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六)调查处理。明确了粮食应急状态及应急处置的调查处理责任主体、调查内容、处理措施等,为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供重要依据。
(七)应急保障。从队伍保障、物资保障、资金保障、其他保障(包括粮食应急供应网络、粮食应急保障承诺书、政策支持等)、科普宣教和应急演练等方面,全面保障了粮食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
(八)附则。规定了《预案》的管理、解释和实施要求,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