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务要闻
【上春山 看长顺】用绿色之笔绘就高质量生态画卷
来源:长顺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长顺县人民政府
字号: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走进贵州长顺,群山连绵,层峰叠嶂,目及之处皆是一片绿意盎然,春暖花开和秋高气爽时节,登高远眺,山腰林密幽径,鸟鸣虫吟,层林尽染、满目翠绿的自然风光,在蓝天白云下,相互辉映,绘出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

这得益于长顺县始终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禀赋,树立固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实干为先,打造好蓝天、碧水、净土的美丽家园,齐心协力唱“山”歌,绘就“绿色生金”新画卷。

普惠政策 促进百姓受益

周应海是长顺县摆所镇五星村护林员,也是脱贫户,每天他都要骑上摩托车到所负责的几个点开展森林防火巡查,查看有无着火点、滥砍滥伐等。“我们平时的工作就是守林,看到哪里有火就去打,因为我的身体不太好,出不了远门,护林员每个月有800块钱,还是可以的。”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护林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常态化、长效化护林巡查机制,能确保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同时能带动当地脱贫户就业增收,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生态保护和防止返贫的双赢,助力乡村振兴。

在长顺,像周应海这样的还有很多,通过发动精准扶贫脱贫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方式,使之从生态保护中受益,进一步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目前,长顺县共聘请生态护林员1415名,发放每人每月管理费800元和年终考核400元。

此外,长顺县还积极加强生态公益林补偿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兑现,促进百姓增收,真正让百姓得到实惠。

“我们退耕还林,不仅有钱有补贴,土地也能充分利用到了,还挺好的。”长寨街道雷坝村大沟组王再和家退耕还林7至8亩地,退耕还林3年,能拿到300块钱补贴。

近年来,长顺县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恢复与增加农民收益结合在一起,发动老百姓实施退耕还林,将符合条件的退耕林依法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范围,不仅丰富了百姓生计来源,还保护了环境资源。

如今,长顺县通过退耕还林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百姓收入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加。2023年,长顺县退耕还林补助和到期延长期补助资金已兑现2057万元,涉及面积5.7万亩1.6万户。

保护生态 守护绿水青山

走进长顺县广顺镇石板村,村民与护林员正在为中华银杏王施肥复壮,他们在古树根基周围采取挖穴增肥的方式,补充营养元素,认真检查土壤板结情况,及时松土,保障通气和排水性能,为古树茁壮成长护航。

为让古树名木更好的延续生长,长顺县积极加大对古树名木的保护,采取挂牌保护、制定管护制度、落实责任人等措施,还建立专业古树名木管护队伍,定期为古树名木“体检”,促进古树名木健康成长。

“近期以来我们林业部门组织人员对全县古树名木进行排查,及时清理干枯的树枝和各种有害的虫蛹,防止开春后古树嫩枝被啃食,积极为古树名木健康成长提供保障。”长顺县林业局林业灾害防治中心技术员杨富顺说。

同时,长顺县积极筑牢一线森林资源屏障,选聘林管员,负责对所管辖范围内林木资源进行排查、森林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建立本辖区范围的林业数据库,掌握本地区各类数据动态。目前,长顺县共选聘林管员38人,有效将全县林业工作纵向推进。

近年来,长顺县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格野生动植物保护,印发《长顺县古树名木大树保护调查监测实施方案》,对全县现1061棵古树名木购买第三方责任险,完成25株古树名木排险工作,在古树名木维护共投入复壮资金36万元,维护复壮古树6株。

目前,长顺县挂牌保护的香樟树、枫香树、银杏树等古树名木共计1117株,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2022年12月,长顺县成功上榜贵州2022年省级森林城市名单,成为该年度全省唯一一个省级森林城市。

发展特色产业 打造“金山银山”

每到枇杷成熟的季节,走进长顺县摆所镇板丛村青苗组山头,成片的枇杷树枝头,挂满一簇簇嫩黄欲滴的果实,让人垂涎欲滴。

伐桩、放菌棒、盖膜......在长顺县广顺镇安乐林场大山深处,当地村民正穿行在葱茏林下种植松茯苓。

在摆所镇热水村坡地上,农户们正干劲十足地挥舞着锄头,挖出一个个小土坑,将承载着致富希望的金银花树苗进行移栽。

刺梨更是长顺一大特色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全面打造县城至白云山寺旅游公路沿线刺梨产业带。

像这样的“绿色”产业,在长顺,种类逐渐丰富。

走进长顺县国有林场仿野生林下灵芝种植基地,只见茂密的树林下,一朵朵灵芝镶着金边,村民小心翼翼地采摘成熟灵芝。

“截至目前,共收灵芝2次,主要销往广东、广西、云南等地。通过种植灵芝和茯苓带动周边村民务工达1.9万余人次,发放工人工资650余万元。”长顺县知森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玉梅说。    

“下一步将积极向上申报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资金,实现灵芝示范种植面积达1000亩以上,建立省级示范基地发展林下种植和养殖,逐步壮大林下经济实体,让企业增效,让农民增收,推动长顺县高质量发展。”长顺县林业局副局长余新平说。

近年来,长顺县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壮大绿色经济,大力发展林下仿野生生态种植灵芝、松茯苓、黄精等中药材。目前,全县林下经济林地面积达40余万亩,林下经济产业链产值10.60亿元,用工量达3.7万人次,及时发放务工工资550万元,越来越多的群众端起“绿饭碗”,吃上“生态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