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乡村振兴促进民生就业。贵州省长顺县审计局在县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中了解到政府部门2023年收到乡村振兴专项资金15782.95万元,安排项目80个,安排就业补助资金1698万元,发放就业、创业补贴、安置公益性岗位等2876人,开展家政服务、厨师、电工电焊、叉车挖机、农机农技、网络创业等技能培训3200人次,促进就业2300人。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202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规划(2024-2027)》,2025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出台,同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广大民营企业要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努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作贡献。
乡村振兴需要返乡农民工生力军。以贵州省为例,2023年全省1510个村(社区),乡村人口1702万,就业人数879万,占比51.6%,比2019年就业的人数978.1万,4年减少99.1万人将是首批返乡之人,村均返乡656人,可组成乡村振兴队伍的生力军。
返乡就业可缓解部分农村社会矛盾。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改革开放30年,跨越父子两代人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经历,农村人盼望着在家乡就近务工就业,可照顾家庭、缓解社会老龄化的部分矛盾,如长顺县2023年总人口27.5万人,共95个村(社区),其中农村人口18.97万人,城镇人口8.53万人,全县未成年人(17岁以下)和老人(60岁以上)共10.5万人占比全县总人口的38.2%。
城乡比较,乡村创业成本低、就业条件小:一是城乡建厂成本差距大,城市工厂建设地价高,每平米以万元为单位,而乡村成本低,如贵州的脱贫村每平米以百元、十元为单位;二是乡村就业难度小,城市的高技能、高学历岗位多,而农民工多是高中水平以下,相对不足,但其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在乡村振兴中有发展空间,并且通过后天的培训学习能够弥补不足。三是城市就业岗位存在不稳定因素,易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如中美矛盾、俄乌战争、巴以冲突和疫情等,一些小型企业、公司从事临时性、季节性生产,就业稳定性较差,或停产、或被大型企业、公司并购,导致部分农民工失业。
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有良好的基础条件。2021年脱贫攻坚胜利,全国近1亿人脱贫,后继3年巩固成果,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水、电、路、讯、网,村寨户户通,乡镇、县城建成快速路、高速路、高铁(如贵定县)、机场(如荔波县),电商便利、物流送货到村,小车成为普通人家的交通工具,手机转账安全、搜索创业、就业等信息量大;乡村闲置的土地和建筑物可供利用、成本低。
乡村振兴红利政策辅助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吸引城市企业转型到乡村发展。如:土地承包责任制到期再延长30年、粮食生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乡村人才培训、就业创业补贴等。
预计到2027年,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不再难,种养旅业成为看家本领,家庭制造业产生,大型企业入驻乡镇。政府的农村工作重点将是引聘、打造“乡村CEO”(懂经营、有技术、会管理的农村职业经理人)带领村集体经济、农村个体经济行稳致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