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清晨,在广顺镇朝摆村种植大户方仁广的茭白田里,已是一片繁忙景象。翠绿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舒展,晶莹的水珠顺着叶片滚落,数十名农户腰间系着竹篓,在齐腰深的水田里麻利地采收茭白。
方仁广是朝摆村茭白种植大户,今年是他种植茭白的第五年。自从投身茭白种植以来,方仁广便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今年,方仁广通过土地流转种植茭白36亩,预计产量达12万斤左右,产值约25万元。
(种植大户方仁广在田间运输茭白)
“今天我请了10个工人,现在已经采了6000多斤,马上准备拉到分拣中心去。”方仁广看着丰收的茭白,难掩心中的喜悦。
“这一兜能收五斤多呢!”务工群众刘秀英直起腰,抹了把额头的汗,看着竹篓里已经堆成小山的茭白笑着说道。
她脚下的这片水田,几年前是种植水稻。如今,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改种茭白后,仅务工收入就让她每年多挣两万多元,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村民喜笑颜开采收茭白)
在连片茭白田的另一处,来自惠水县的班荣亮正专注地采收茭白。他是被朝摆村蓬勃发展的茭白产业吸引而来,在这里务工,每个月能有6000元的收入。“没想到这茭白不仅长得好,还能给我们带来这么稳定的收入,真是来对地方了。”班荣亮笑着说道。
(班荣亮打包茭白装车)
上午10点左右,采收的茭白陆续运到村里的分拣中心进行分拣,一袋袋分拣打包好的茭白堆成了整齐的方阵。
(小学生帮助父母分拣茭白)
广顺镇朝摆村党支部书记罗廷贵介绍,2019年12月,朝摆村开始发展茭白产业,当时种植面积600亩,如今已有6年,种植面积达到了1700亩。
“我们的茭白产业带动了村里 67户农户参与种植,其中包括13户脱贫户和监测户。” 罗廷贵表示,去年朝摆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87万元,按照今年的长势、气候和价格来看,村集体收入预计能突破100万元。
(朝摆村茭白种植航拍图)
据了解,相较于传统水稻种植,茭白的效益高出很多。罗廷贵算了一笔账:种植传统水稻,除去各种成本,一亩产值800元,而茭白一亩纯收入接近4000元,差不多翻了5倍。
罗廷贵说:“发展茭白产业,不仅可以解决土地撂荒、没人种地问题,还带动了本地劳动力就业,每年能提供就业岗位450—500个,务工费达300万元。同时,还为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带来了机会,让村里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逐步减少。”
(村民肩扛茭白装车)
“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把茭白产业做好、做大、做强,让这片土地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让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罗廷贵说。
(村民采收茭白)
夕阳西下,长顺县的茭白田在余晖的映照下更显翠绿,分拣中心的忙碌仍在继续。从务工群众的增收,到外来务工人员的吸纳,再到种植大户的丰收喜悦以及村集体收入的节节攀升,长顺县的茭白产业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村民们的增收路,正带动越来越多农户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绿色茭白” 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张亮眼名片。
(广顺镇朝摆村茭白种植航拍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