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期,广顺一带即有人类生息、繁衍。据贵州省博物馆考古工作队对长顺县广顺区来远神仙洞(又名马洞)进行试掘,在灰尽层和黄土层中发现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20余件、哺乳动物化石10余种,骨化石中并有少数骨铲与骨锥。同时,在浮土层中发现属于新时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经磨制而成的单面刃的蚌刀,有捏制而成经火烧制的陶片等。
长顺县在夏、商、周三代时,为禹贡荆、梁二州之南境。战国时,属楚黔中郡,兼为夜郎、且兰诸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重置黔中郡,今长顺县隶属之。秦代虽立郡县,但对夜郎未纳入行政管理,今长顺县实际仍直属于夜郎国。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改黔中郡为武陵郡。其时,汉王朝全力巩固对中原的统治,无力顾及西南,今贵州境内各部族纷纷据旧境自立,恢复国号,郡县不复存在。直至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才又设两县一都尉。两县是夜郎县和且兰县,长顺属夜郎县。晋代改属夜郎郡广谈县。隋代,属宾化县。唐、宋时期,在今长顺县域内设两个羁縻小州,广顺一带属今州,长寨一带为乡州。
至元二十六年(1289)八月,以今长顺县广顺镇为治所置金竹府,隶管番民总管府。
金竹府领11州、3县、16长官司。11州即:罗来州、那历州、重州、阿孟州、上龙州、峡江州、罗赖州、桑州、白州、北岛州、罗那州。3县即:华山县,《贵阳府志》载:“华山县即广顺州南五十里开弄枝之华骚寨也”。古瓨县,《贵州通志》载,瓨即缸的本字,与“羊”声相近,俗讹为古羊,即今长顺县鼓扬镇。乌山县,《贵阳府志》称:“定番城西百二十里乌罗寨有威远汛,即元之乌山县”,即今长顺县威远乡。16长官司包括大小化等处、勇都、朱砂、古瓨等处、洛甲洛屯等处、低当低界等处、山斋等处、竹古弄等处、百眼佐等处、独石寨等处。上述地点,大部分在今长顺县、罗甸县境内。
洪武五年(1372)三月,改金竹府为金筑长官司,属贵州卫。
洪武七年(1374)六月,在今长顺南置麻响、大华、木瓜3个长官司,属贵州卫。
洪武八年(1375)二月,升金筑长官司为金筑安抚司。十五年正月,木瓜、大华、麻响3个长官司改属金筑安抚司。
洪武十九年(1386),金筑安抚司改隶广西布政司。二十七年四月,隶四川布政司。正统三年(1438)五月,隶贵州布政司。成化十二年(1476)七月,置程番府,金筑安抚司改属之。隆庆三年(1569)三月,程番府更名为贵阳府,金筑安抚司改属贵阳府。
万历四十年(1612)三月,吏部议复贵州巡抚胡桂芳奏金筑安抚司土舍金大章乞清改土归流,设官建治,钦定改金筑安抚司置广顺州,属贵阳府。
雍正五年(1727)三月,云贵总督鄂尔泰平定长寨,设营镇守,并于长寨置长寨厅,移贵阳府同知驻其地,以广顺州属之长寨、者贡、摆偷、谷隆、古羊、纪堵、板虫等枝及定番州属之忠顺里,镇宁州属之生苗枝为辖地。
光绪(1881)三月,移长寨厅同知驻罗斛,并将长寨厅裁撤,改为广顺州长寨州判。
民国2年(1913)9月,广顺州改为广顺县,长寨州判改为长寨县。
广顺县:民国2年设东、西、南、北、中5区,区公所驻地分别为当阳(党武)、翁贵、马路场、活龙场、广顺,属黔中道。民国9年废黔中道,直属于省。民国26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28年,广顺县5区调整为4区,第一区区公所驻地广顺,辖活龙、曹摆、仡佬寨、马路场、石洞堡5个联保,91个自然村寨;第二区区公所驻地当阳(党武),辖摆古(北固)、燕楼2个联保,31个自然村寨;第三区区公所驻地螺拥,辖思京(水晶)、金沙、翁贵、中院4个联保,74个自然村寨;第四区区公所驻地猛坑,辖种获、碑脚、摆所、鼠场4个联保,84个自然村寨。民国30年3月,广顺县整理保甲,辖4个区、19个联保、92个保、547个甲。
长寨县:民国2年设3个区,属黔中道。民国9年废黔中道,直属于省。民国18年改设东、西、南、北、中5个区,区公所驻地分别是长寨、威远、中坝、岩上、猫营。民国20年,改5区为4区。民国24年,合4区为3区。民国26年编整保甲,改3区为4区,辖10个联保、51个保、603个甲,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0年3月,再次进行保甲整理,辖4个区、8个联保、51个保、633个甲。
民国30年(1941)10月,广顺县与长寨县合并,易名长顺县。两县合并后,计8个区、27个联保、143个保、1180甲。同年12月,开始划拨插花地。
民国31年(1942)元月至2月,将8区缩编为4区,于县城、古羊、广顺、营盘设区公所。同时,将长顺县属翁吟河、双井2个保划给惠水县;将惠水县木化乡划入长顺县。3月,将当阳(党武)、燕楼、北固(摆古)、谷增4联保拨给贵筑县。4月,拨紫云属之摆桅、骂地、摆王、磨坝、鸡打、坝屋等地入长顺;长顺拨打冷、坝平、拢安等地归紫云;拨鸡窝寨、新寨、花排等地予平坝县。经与紫云、惠水、平坝、贵筑相互划拨,长顺辖4个区及14个乡镇,即长寨镇、威远镇、广顺镇、马路乡、白云乡、凯歌乡、种获乡、安乐乡、摆所乡、中坝乡、古羊乡、木化乡、代化乡、敦操乡,119个保,1270甲。
民国32年(1943)二月,长顺将活龙场拨归平坝县
民国37年(1948),长顺县计有4个区、14乡镇。
1949年12月21日,长顺县解放。解放初期,长顺辖长寨、广顺、代化、种获4个区及长寨镇、广顺镇、威远镇、中坝乡、白云乡、马路乡、凯歌乡、睦化乡、鼓扬乡、敦操乡、安乐乡、摆所乡、代化乡、种获乡14个乡镇。
1950年11月,撤销种获区,增设中坝、白云两区。1951年7月,建立摆所区。1952年10月,撤销中坝区;12月,撤销白云区。
1953年4月,土地改革结束,进行基层政权建设。全县建立长寨、威远、广顺三个镇,设者贡、焦山、种获、下坝、梭把、洪桥、付家院、冗雷、关地、长坡、猛坑、桐笋、水波龙、摆塘、来远里、马路、烂山、田其、凉水、凯歌、朝摆、摆鸦、海马、石洞、长号、思京、猛秋、中坝、摆王、克炳、小坝田、新寨、安乐、营盘、茅山、猫洞、代化、鼓扬、睦化、简南、三台、纪堵、田哨、打旁、摆梭、交麻、打召、朱场、敦操、斗麻、岩上、大洞、岂普、摆所、翁贵55个乡。
1956年8月,全县乡镇进行调整,58个乡(镇)调整为37个乡(镇)。它们是:长寨镇、威远镇、广顺镇及焦山、桐笋、摆塘、水波龙、种获、关地、洪桥、冗雷、马路、石洞、猛秋、凯佐、思京、改尧、烂山、摆所、安乐、新寨、克炳、小坝田、营盘、中坝、茅山、代化、岜普、摆梭、敦操、打召、三台、简庆、交麻、睦化、简南、鼓扬34个乡。
1958年9月,撤销区级建置,建立人民公社。以长寨区所辖范围置前进、新华、红旗、团结4个人民公社;以摆所区所辖范围置三好、红专、中坝3个人民公社;以代化区所辖范围置胜利、跃进、团结、红星4个人民公社;以广顺区所辖范围置八一、白云2个人民公社。同年12月,撤销13个人民公社,以原区所辖范围置大人民公社,下辖管理区。同时,紫云县撤销,原紫云座马河、猫营两区划归长顺。全县共有6个人民公社,56个生产管理区。
1961年8月,恢复区级建置,撤销管理区,建立人民公社。与此同时,猫营、座马河划回紫云,全县有4个区,20个人民公社。
1963年3月,20个人民公社调整为34个人民公社。
1965年12月,增设长寨镇。
1966年,全县辖4个区31个人民公社(镇)。1969年,区级建置撤销,全县辖13个人民公社(镇)。
1970年4月,区级行政建置恢复,撤销长寨镇。原13个公社镇调整为22个人民公社。1971年12月,增设5个人民公社。1972年5月,又增设2个人民公社。是时,全县有29个人民公社。
1982年8月,恢复长寨镇(乡级)。
1984年4月,增设广顺镇(乡级),长寨镇升格为区级镇。
同年,取消人民公社,进行政社分设。全县辖4个区及1个区级镇,1个乡级镇,27个乡。至1990年底,仍未变动。
4区1镇:长寨、广顺、摆所、代化及长寨镇。
27个乡及1镇:威远、长坡、冗雷、付家院、摆塘、种获、桐笋、马路、思京、改尧、石洞、凯佐、猛秋、摆所、茅山、中坝、新寨、克炳、安乐、营盘、代化、睦化、交麻、斗省、敦操、鼓扬、简庆及广顺镇。全县辖147个行政村,1665个村民小组。
1991年8月9日 贵州省人民政府对长顺县建镇并乡撤区作出批复,全县设5个镇12个乡,即长寨镇、广顺镇、威远镇、摆所镇、代化镇、凯佐乡、马路乡、改尧乡、摆塘乡、种获乡、新寨乡、云盘乡、中坝乡、鼓扬乡、交麻乡、睦化乡、敦操乡。
2000年2月21日 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撤销改尧乡,建立改尧镇。3月30日 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撤销鼓扬乡,建立鼓扬镇。
2007年4月9日 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改尧镇更名为白云山镇,白云山镇所辖区域为原改尧镇行政区域。
2014年3月8日 县委、县人民政府印发《长顺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方案》,将7个镇10个乡调整为6个镇1个乡(即:长寨镇、广顺镇、摆所镇、代化镇、白云山镇、鼓扬镇、敦操乡)。
2015年6月,将长寨镇更名为长寨街道办事处,全县辖1街道5镇1乡。
2021年,长顺县下辖长寨街道办事处、广顺镇、摆所镇、鼓扬镇、代化镇、白云山镇、敦操乡,共1街道5镇1乡,95个村(社区),其中22个社区、73个村,1652个村(居)民小组。